記敘文是以記人、敘事、寫景、狀物為主,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形式。那么記敘文常用修辭有哪些呢?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
1比喻根據事物的相似點,用具體的、淺顯、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、深奧的、生疏的事物,即說明文中的打比方。作用: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,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,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事物解說、幫助人深入理解。

2擬人把物當做人寫,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,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。作用: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,使具體事物人格化,語言生動形象。如:桃樹、杏樹、梨樹、你不讓我,我不讓你,都開滿了花趕趟兒。

3夸張對事物的性質,特征等故意地夸張或縮小。作用:提示事物本質,烘托氣氛,加強渲染力,引起聯想效果。

4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、語氣一致,意思相關聯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。作用:增強語言氣氛,加強表達效果。如: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,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,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,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。

5對偶字數相等,結構形式相同,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,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。作用:整齊勻稱,節奏感強,高度概括,易于記憶,朗朗上口,有音樂美感。如:橫眉冷對千夫指,俯首甘為孺子牛。

6反復為了強調某個意思,表達某種感情,有意重復某個詞語句子。反復的種類:連續反復和間隔反復,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。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。如:山谷回音,他剛離去,他剛離去。(連續反復)好像失了三省,黨國倒愈像一個國,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,黨國倒愈像一個國。

7設問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,故意先提出問題,然后自己回答。作用:提醒人們思考,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,讓讀者更加注意這個問題所表達的效果。如:花兒為什么這樣紅?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。

8反問則是無疑無問,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,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,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。如:我呢,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?

9引用現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,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。如:"虛心使人進步,驕傲使落后",我們應該記住這一真理。

10借代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。借代種類:特征代事物、具體代抽象、部分代全體、整體代部分。如:不拿群眾一針一線。先生,給現錢,袁世凱,不行么?

11反語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,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。有的諷刺揭露,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。如:(清國留學生)也有解散辮子,盤得平的,除下帽來,油光可鑒,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,還要將脖子扭幾扭,實在標致極了。

12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,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。例如:有的人活著,他已經死了;有的人死了,他還活著。

說到作文,肯定都不陌生,特別是寫作中最基本、最常見的記敘文,那么究竟記敘文特點是什么呢?

1記敘文特點是以事感人,以形象取勝,一般都是寫人、記事、狀物、寫景為主。記敘文最重要的是寫某一件具體的事情、一個具體的物品或者人,所以會帶有非常濃厚的個人主觀感情色彩,追求一種更加真切、具體的感受。

2記敘文的六要素是時間、地點、人物、起因、經過和結果,記敘文就是要把人物的言行、經歷和發展的過程交代出來,時間有現在、過去、將來三種區別,地點包括環境、狀況和氣氛,人物就是記敘文中的主角,要有血有肉,原因就是事情的起源,經過就是事件的主體部分,結果就是最后的結束,要與主題相關,首尾呼應。

3記敘文有五種表達方式,包括:敘述、描寫、議論、抒情、說明,這五種表達方式是非常重要的,也是我們寫好作文的基本功,為了讓記敘文更加的生動,可以利用這些表達方式來讓文章感情更加深刻,更有感染力。

標簽: 記敘文常用修辭 詞語句子 記敘文特點 表達方式